前言
練習 empathize、define、prototype
- empathize: 訪談,製作 empathy map
- define: 製作 persona
- prototype: 撰寫簡單的 profuct spec,產品雛形的 user stories。
產品設計師在使用同理與定義使用者時,常使用:
- 使用者訪談(User Interview)
- 同理心地圖(Empathy Map)
- 人物誌(Persona)
如何定義目標受眾(Target Audience - TA)
當所有人都是你的目標受眾時,你其實沒有目標
目標受眾的屬性(Attribute)
先思考我們是如何形容身邊的一個朋友,可以從 屬性(attribute)
開始。
四個維度
- 物理(Physical):
- 性別、年齡
- 種族
- 地理位置
- 身高、體重
- 健康
- 社會
- 婚姻
- 生命階段
- 職業
- 薪資水平
- 組織和社交群體
- 情感
- 需求、慾望
- 夢想
- 興趣
- 正面情感
- 負面情感
- 行為
- 日常行程
- 購物模式
- 偏好
- 其他行為
從不同的維度,可以往不同的方向思考受眾屬性,如情感可以思考:甚麼導致他們恐懼、焦慮,他們的夢想、理想,他們重視的是甚麼。行為屬性則可以思考: 他們的上下班時間,購物習慣等等。
同理心地圖(empathy map)與人物誌(persona)
同理心地圖
主要有六大區塊:
- 想法、感覺
- 聽到甚麼
- 看到甚麼
- 說或做了甚麼
- 痛苦
- 獲得
在使用上先找到一位目標受眾,然後會先給予分析對象的名字、身分,在將資訊寫上同理心地圖。
人物誌
透過地圖收集的資訊,在整理後,我們可以為目標受眾定義一個 Persona。
製作人物誌是從真實使用者身上所調查得到的資訊,建構出一個代表目標群體的虛構人物,所以 Persona 要確切地反映出目標族群的屬性特徵、思考模式以及行為。
人物誌最大的用途是可以幫助我們在做產品設計決策時,擁有具體的想像與思考方向,所以建立好之後必須常常看它、使用它。
訪談小技巧
為了從使用者身上收集到真實、有效的回饋,透過訪談技巧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取需要的資訊。
- 找使用者做產品測試需要訪談,為求實際使用心得。
- 尋求合作機會需要訪談,為求了解對方是否值得信賴。
- 向業主接案需要訪談,為求了解需求。
- 向VC、天使投資人聊天也做訪談,了解對方對自己公司的真實看法。
核心想法與實際行為關係
如果了解受訪者的核心想法,就可以從對方的觀點、在設定的情境下推測想法與行為,從而知道結果。
不過在現實社會上,往往會有核心想法與實際行為會有所落差,所以藉由訪談過程,去慢慢了解受訪者,藉由各種小技巧幫助我們觸碰核心問題、想法。
技巧
- 設定清楚的訪談目的。
- 慎選挑選受訪者、了解目前狀態。
- 設計友善的訪談流程。
- 多使用開放式問答。
- 傾聽、觀察微訊息。